广西贝侬们在云南传播交流壮文(幕布上为壮文)
纳尔逊·曼德拉说过,“用一个人能听懂的语言同他讲话,你触动的是他的大脑,用一个人的母语同他讲话,你触动的是他的心灵。”在广西,有这么一些人,为传承和传播壮文而“奔走”:他们这样做不止出于对壮文的热爱,而更是对壮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心怀着沉甸甸的责任感。为了“拯救”壮语文,包括政府也在积极地行动起来……
陆峥:漂泊在外乡,音最珍贵
陆峥是马山人,有过美国留学经历的她现在已经在北京定居工作,然而去年南宁举办首次壮语文水平考试时,她专程赶回来报名并参加考试,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“我从小说壮话长大,但是也从来没有学习过壮文。”陆峥告诉记者,“去了美国以后,每天听到的都是别人的语言,失去了自己成长的那个环境,就忽然会好想家。”偶尔一次上网,她找到了一些壮语网站,“在那里,我终于又听到了熟悉的壮话,那种久违的感觉一下子让我找到了家。”想家的时候,陆峥就会在网上与网友们用壮话互动,慢慢地开始学习壮文,“刚开始我只是把学习壮文当作兴趣爱好,可是时间久了,遇到一些事情后让我改变了对学习壮文的看法。”
陆峥说,在国外,得知她是壮族,人们常会好奇地问壮族的语言怎么说,壮族的文字怎么写?这时,陆峥就会很自豪地用壮语介绍自己,还会写几句壮文“炫耀”一下。“在那时我就真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壮族人,我会讲壮话会写壮文是有多骄傲。”陆峥告诉记者。在北京,她也经常和广西的老乡一起聚会,大家身在异乡都是用壮话交流,“有时候我们一起去逛街,想和店主杀价时,我们都会说壮话商量,这时好多店主还以为我们是外国人,还故意提高价格,然后我们就会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店主说话,那些人都吓一跳。”陆峥笑着说。
然而,令她觉得诧异的是,她回到南宁后,家里的兄弟姐妹都不再说壮话了,都用普通话跟她交流。“我在外面极力想找回的东西,在家乡反而他们都不珍惜。”陆峥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失望。
渐渐地,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“地道”的壮族人,陆峥不再将学习壮文只当作兴趣,而是当作作为一个壮族人的责任,“我的民族、语言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,不论到什么时候我都不想把它丢失掉。”陆峥的QQ签名每一条都会用英、壮、汉三种文字写,她在北京还会教那里的弟弟、妹妹们学习壮话和壮文,现在她两岁的小外甥女也会说一口流利的壮话了。
陆峥告诉记者:“当初学英语,因为英语是一种工具,而壮文、壮话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。正因为我离开南宁漂泊异乡,才让我明白了乡音的珍贵!”
[编辑:xiemr_vip ]
- 下一篇:博白“怪老头”每天“三扫”村庄41年
- 上一篇:壮文,墙里开花墙外香
相关文章
|
![]() |
文章评论 |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|
|